
通讯员 周文君
谢诗颖,我校机械自动化学院2021级学生,以3.76的大学平均绩点位居专业第一,在41门课程上拿到满绩成绩,连续两年获得我校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并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和“优秀学生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她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在第十四、十五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蝉联两届湖北赛区优秀奖等诸多荣誉。如今,她已成功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开启自己的科研之路。
让每一次选择变得正确
“我来到这个专业源于我的误解。”谢诗颖调侃着说,她原本想报信息自动化专业,却由于几分之隔她与她的目标专业失之交臂,因为两个专业名称里都包含“自动化”,谢诗颖很难不混淆,“但是工科就业前景好,我不必忧虑未来。”和大多数新生一样,谢诗颖将高中时对大学的憧憬一直延续到现实。大一大二时候的谢诗颖很少会有迷茫的时刻,“走好当下的每一步,然后我发现自然而然就获得保研资格了。”她用谦虚的口吻说。
在选择中,谢诗颖踏上了一条勇于探索、主动尝试的旅途,竞选班长、积极加入各种社团、参与各种竞赛……马不停蹄的节奏里,她不得不在一些事情上“做减法”。“我刚开始加入三个社团,结果它们开会时间都冲突了,请假和缺席也不是值得提倡,后来我就主动退出了。”谢诗颖表示,在学习计划与工作安排冲突时,她会斟酌冲突的“性质”:任务上她会按时完成,时间上她会分清主次,以学业为重。谢诗颖在专业选择的阴差阳错中起步,在社团、竞赛与学业的忙碌交织中穿梭,回顾她自己的大学时光,她说:“我们很难权衡每个选择的优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每个选择变得正确。”
靠爱好给自己充充电
林林总总的职位压在谢诗颖肩上,加上接踵而来的课程,她却从不抱怨,把每一件事情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最大的困难是睡眠时间被严重压缩。”她回忆起在刚任职班长的时候,“当我没事的时候,我就会把缺失的睡眠都补回来。”
除了睡眠这种休闲方式,谢诗颖还会和家里人或者舍友们规划旅行,她曾和舍友们在一个周末逛完了南京,还和她们遍览武汉各个景点,以及在暑假和家里人游遍云南省全域。据了解,谢诗颖和舍友们是不同专业的,她们常常会相约图书馆,互相占座,并肩作战,从日出到日暮,夜晚宿舍里的“摆龙门阵”也会带来很多欢声笑语。
身为班长,谢诗颖也会和班委们共同策划一些有意思的团建活动,比如说为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们齐聚一堂庆生,为他们买蛋糕、唱歌,恰到好处的融洽气氛也成为她减负的一剂良方。
多维发展,佛系心态助力保研
除了独占鳌头的专业成绩、琳琅满目的竞赛奖项,谢诗颖还前后担任学生发展支持中心副主任、新生班主任助理,有着丰富的志愿实践经历。回忆起暑期的社会实践,谢诗颖笑着说:“和小朋友们打交道很有意思,我身为志愿者主要负责教他们写字、维持课堂秩序,他们有专门的老师来上课,所以我会和他们一起学习手势舞、画国画等。”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也会让她感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沉甸甸的温暖与价值。
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谢诗颖作为核心成员,在备赛过程中从容不迫,“分配给我们的任务直接去做就好了,紧张是不必要的。”她心如止水地说。当他们在设计韭菜收割机项目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她会和队友们一起去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通过不断调试轮子的型号,让轮子带动整个机器,从而实现韭菜割完后运上去的流程。4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以及36项院校级奖项纳入囊中。在当队长时,她不仅需要考虑下一步要做什么,把事情提前安排好,还要很好的管理和调整整个团队的工作任务和精神状态。“队员们都很和谐,我们会互相听取建议,不会有冲突。”谢诗颖如是回忆,她凭借着泰然自若的心态迎接一次次挑战。
“先走着,一切随缘。”谢诗颖一直强调这一观点,大一大二打下的扎实基础为之后的保研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大三时她坚定自己要保研,并朝着这个目标奋力前进,提高人文素质和参加科研竞赛双管齐下,满足绩点要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一而足。回顾自己的保研之路,她认为保研成功的关键是:“做好每一个选择,选好了就走这条路,未来自可安置。”不会渲染这条路上的艰难困苦,只是因为她的眼里常常是盛满团花锦簇,活下每一个当下,每一个瞬间。
未来,谢诗颖希望先把三年研究生读完,进一步研究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先进汽车技术方向,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