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韩亦晴 谭嘉怡
在求学的赛道上,刘棋是一位独特的“双面跑者”。一面,他是在保研马拉松中专注自律的“独行侠”,用极致的投入锻造硬核实力,最终冲线电子科技大学;另一面,他又是沿途热心递水的“奉献者”,用细腻的善意温暖他人,在志愿服务中书写青春的温度。他的每一步都坚定而有力量,完美诠释了“强大”与“温柔”的并行不悖。
专注的独行,跑出最高效率
在保研这场漫长的马拉松里,刘棋选择了“独行”。“我喜欢自由,不想被约束,一个人学习对我来说最自在高效。”当遇到难题时,他习惯于独自上网、看网课,直至完全攻克。这种学习方式,锻造了他强大的自主破局能力。
他对赛道的选择也极为清醒。比起耗费心力协调团队,他更青睐规则明晰、凭实力说话的个人赛。“靠自己更踏实。”整个寒暑假,他都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备赛,最终将国家级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收入囊中。他笑言:“一个人,也能抵千军万马。”
他深知,绩点是这场马拉松的“黄金入场券”。因此,他将绝大部分精力聚焦于此,高等数学甚至取得了满分。他的策略清晰而精准:“保研计分,绩点占比最高。与其贪多求全,不如抓住最关键的部分。”最终,他凭借“专业第一的绩点 + 一个高含金量的国奖”,便稳稳锁定了保研资格。
精准补强,赢得终点线
深谙规则的他,在拿到“入场券”后,没有丝毫松懈,而是迅速将重心转移到决胜的“冲刺阶段”——面试。
他敏锐地意识到,流利的英语口语是许多顶尖院校面试的加分项,也是自己的潜在短板。为此,他梳理了近百个高频面试题,每天雷打不动地进行口语练习,从发音到逻辑,反复打磨。“在面试中流利地展现自己,是对过去所有汗水的尊重。”他说道。
在电子科技大学的面试中,他迎来了一场“巅峰对决”——与另一位优秀的竞争者以抢答形式,争夺唯一的录取名额。“现场气氛高度紧张,每道题不仅考验知识储备,更考验反应速度和心理素质。”刘棋回忆。然而,正是无数个日夜的独自钻研和反复练习,让他在高压之下一如既往地沉着冷静,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清晰的逻辑表达,赢得了这场“生死时速”,成功撞线。
温暖的同行,递出每一份善意
在这场专注的个人马拉松之外,刘棋还在另一条“赛道”上奔跑着,扮演着“递水者”的角色。
大学三年,他的志愿时长超过130小时,累计献血1800cc。大一第一次在校园看到献血车,他便献了400cc。“在这个社会上,我与每个人都有牵连。我不想看到与我有关的人,在需要时却无血可用。”每次献完血,他只是默默领走一个纪念玩偶,将这份善举悄然收藏。
他也是孩子们眼中温柔的大哥哥。在“守望星园”活动中,他遇到一位患有孤独症的“星青年”。当男孩专注地画着卡通人物时,刘棋就在一旁默默陪伴,留意着他的状况。“最后他画了两幅,我才画完一幅。我感到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不同,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更出色。”这份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共情,是他善意中最动人的部分。
作为2023级的班助,他将严厉的管控化为平等的陪伴。当新生抱怨自习枯燥时,他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技巧,甚至陪他们一起上自习,用同理心化解了新生的迷茫与抵触。
保研成功后,刘棋没有选择停歇。他早已回到图书馆,为下一段征程积蓄能量。对他而言,这场马拉松没有终点。未来,他将继续在电子信息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同时,也永不会忘记作为一名“递水者”,将自己收获的光与热,传递给更多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