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梁艺凡
“走窄门,意味着选择崎岖小路,唯有不畏艰险,方能抵达光辉顶点。”2022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孙慧,就是一个敢于走“窄门”的人。她以实践为罗盘,以信息为桨,在“学科英语”这一看似冷门的航道上,硬是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航线,最终成功驶向华南师范大学的港湾。
以实践为罗盘,校准人生航向
孙慧的抉择,是一场由实践反复“演算”出的最优解。大一伊始,在哥哥的建议下,成绩优异的她便萌生了保研的想法,并随即开启了一场对英语专业几大方向的“亲身勘探”。
她曾尝试沉浸于原版文学,却发现兴趣寥寥;也曾跟随老师钻研“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论文,却感到格格不入。几次探索下来,前路似乎越走越窄。直到她接触到“学科英语”——这个将语言与教育深度结合的领域,她才惊喜地发现,这与她乐于分享、善于沟通的特质意外契合。
方向初定,她便全力铺就实践之路。她跟随学院实践队两赴乡镇支教,同时主动选修《教学法》等课程,让理论与实践反复交织验证。“当站在真实的讲台上,看到孩子们因我的讲解而恍然大悟时,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两次实践的淬炼,不仅让她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更赋予了她直面未知的巨大勇气。
以信息为刃,刺破重重困局
然而,选定“窄门”只是第一步。这条鲜有人走的路上,没有太多引路人,她几乎是孤身一人在前行。同专业的保研学长学姐,也给不出太多针对性的建议。面对信息困局,她迅速调整策略,将“战场”转移至线上。
那段时间,她像一名信息时代的“淘金者”,每天花数小时在电脑前,在各大高校官网、研究生论坛和专业博客中筛选、甄别。“当然有过沮丧,”她笑着回忆,“但转念一想,万一再翻一页,就能找到那条关键信息呢?”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绩点——专业第三,与第四名仅差零点零几分。“许多学校有硬性要求,而学科英语的招生名额本就稀少。”她冷静地分析着自己的处境,“这意味着,我能获得的面试机会将极其有限。”
事实果真如此。她最终只获得了一个笔试和两个面试机会。首战失利,笔试未过;第一个面试,也只拿到了一个高位候补。“当时压力确实很大,我知道,剩下的那个面试是我最后的机会。”她迅速收拾心情,全力以赴。
面试结束,在忐忑等待、甚至已开始规划考研的当口,手机屏幕亮起——她通过了!那一刻,所有的坚持都有了回响。
以从容为帆,驶向丰盈之海
回望这条路,孙慧并非“一路开挂”的学霸,而是更像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与失败和不确定性反复交手。而她真正的智慧,在于总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磨砺中保持从容。
她的高中班主任曾赠言:“世上无大事,亦无小事。”这句话成了她的人生信条,让她既能着眼大局,又能专注当下。在备战“外研社·国才杯”大赛时,她正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专注于每天的术语复习和翻译打磨,最终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斩获国家级铜奖。这种不计得失、专注过程的心态,反而让她屡屡收获惊喜。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孙慧而言,这场“窄门”里的探索已告一段落,但她对“热门”人生的追求才刚刚开始。她期待着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尝试不同领域,在更广阔的海洋中,遇见一个更丰盈的自己。